中国医药现代物流岁末“围城”
发布时间:2010-01-20 浏览次数:14137
国医药商业对于物流构建的热情在新医改、基本药物配送等政策的助推之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是盲目的狂热还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考虑?是简单的圈地建库还是以整合供应链为核心的全盘考虑?是徒劳地浪费人力财力还是真正提升竞争力?
一人有一个梦想。
多巨头竞相PK
岁末年初,医药商业领域的物流中心建设呈现一片狂欢姿态,频率之高、区域之密、投资之大,俨然有点令人触目惊心的意味。
兵家必争之地首当其冲的是江浙沪地区,这里几大巨头的PK从未停息过。先是华东医药发布了关于《出资收购杭州财通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的公告》,公司通过出资收购财通公司股权的方式,将获得该公司拥有的场地及附属建筑设施,以实施公司医药商业现代物流项目。证券分析人士对此交易表示看好,“组建现代医药物流基地,能解决公司商业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可提高公司在药品招标中的竞争力,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同时公司将充分利用资源和条件,开展第三方物流和租赁业务,增加新的利润来源,达到项目利益的最大化。”
这当然仅仅是个小序曲。随后九州通集团宣布在上海斥资3亿元投建新的上海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预计2011年完工并投入运营,建成后,可存储3万多个品规、60万箱药品,可支持年销售额100亿元,将是亚洲最大、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
而区域龙头上海医药则与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暨上海医药物流中心苏州分公司,此项目被视为上海市委市政府推进上实上药医药资产重组后的重要投资项目,被寄予了厚望。苏州上药将定位为 “医药生产物流”,分阶段发展“产成品物流——原材料物流——库区监管物流——生产线(现场)物流”等,以物流先行抢占医药制造企业群这一供应链前端市场,为上药拓展江苏、华东和全国市场创造崭新模式。
在医药生产企业集聚地贴近医药生产企业实施的以“产成品”为特征的医药生产物流,将直接影响上药经营品种的配置结构,在极大改善供应商关系的同时,可帮助上药牢固掌控上海及长三角核心市场,对上海医药乃至大股东上药集团今后几年在华东地区医药物流配送方面的发展意义重大。
物流的热潮也席卷了西部。日前,位于遂宁市西部现代物流港内的西部华源医药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由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华通药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造,总投资3.7亿元,规划用地26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按照规划,西部华源药品储存量达到50万件,日均吞吐能力达到1.5万件,峰值吞吐量达到2.5万件,配送范围覆盖四川、重庆、陕西、云南、贵州,日处理订单能力达到50000张,订单配送时间控制在24小时内。
而最大巨头中国医药集团则继续把触角向全国范围内稳步延伸。该集团刚与石家庄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在石家庄市投资1.5亿元,建设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汹涌的量变背后必然蕴藏着质变,正如某物流专家所指出的:“2010年医药物流将迈入拐点。”
现代物流还是现代仓储
为多家国内医药商业企业提供服务的科纳普自动化物流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震天指出:“医药物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业务需求,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越来越重要;供应链越来越透明(如批号、失效日期等信息);无差错运营的迫切需要;针对同一客户在同一天中进行多次送货的需求;拼箱拣选越来越多;处理的商品包装种类越来越多样化;拣选与存储操作相结合;配合运输物流进行及时供货(减少用户库存积压)等。”
新的需求固然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但医药物流热的卷土重来最重要的是离不开政策的强劲推动,首先是2009年初物流振兴计划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之一出炉,医药物流明确列入其中,将重点发展。而在行业层面,无论是新医改及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还是新版GSP征求意见稿的意图,都强调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由于新医改对配送企业要求有所强调,各省在医院集中配送招标中对现代医药物流的要求日益提高,建有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通过“现代物流医药企业”的认证成为了企业进入医院招标领域的门槛。目前,山东、湖南等省纷纷公布各自的现代物流医药企业试点标准;河南省基本药物配送试点招标也提出了若干现代物流的评分要素。
但令人致疑的是,无论是新版GSP的征求意见稿,还是地方版的招标配送标准,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并不明晰,更难达到统一。“现在所说的现代物流更像是现代仓储的概念”有人士对新版GSP征求意见稿评价如是评价:“作为行业标准,某些规定已经超出了目前能达到的普遍水平,欠缺实操性,也没有必要。”
“如果仅仅强调仓储的先进性,而忽视了真正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对配送体系的搭建与配送效率的提高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有专家表示。
本土化还是西化
在九州通上海物流中心的奠基仪式上,技术总裁谷春光反复强调了项目的原创性,“我们的程序都是自己设计的,这个优势很明显,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中国最实用的。”据介绍,上海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占地面积64.5亩,一期总建筑面积56464平方米,采用九州通医药集团完全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MIS物流管理信息系统、WCS设备控制系统、TMS车辆管理系统以及应用RFID技术的全程冷链管理系统等二十多项现代物流技术。
一向剑走偏锋的九州通执拗于对本土化的追求。而在此之前,国内的医药物流普遍沉溺于对国外先进物流技术、设备的依赖,规模较大的几家物流中心多采用奥地利、德国的设备、日本的软件等,以突显其先进性。而据一份针对医药物流中心情况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新建物流中心投资额超5千万的企业有7家,新建物流中心投资总额超亿元的有14家,且这些项目多数都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
而事实上,认为物流设备、技术越先进就越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竞争力,越能吸引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的理念,在物流项目的建设上重技术先进性带来的宣传效应,却轻视了系统应用中的协调一致性,是当前国内医药物流投资的一大误区。这一认识的直接后果就是:精心打造的“物流系统化、信息化、自动化”并不是为自己“量体裁衣”,与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匹配,造成资源闲置与资金浪费。
有专家认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整个系统最强的部分,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单一技术环节的高要求、高投入并不能显著改善整个物流系统的表现。无论是从战略投资者、商业合作伙伴还是下游的客户角度来说,更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而不是物流设备、技术的先进程度。”中国的医药物流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的信息型转变,存在着政策法规、业态流程、经营模式、观念、软件开发和人员这几大障碍,“这几个主要的问题不解决,设备和技术再先进也无用武之地。”
层级式还是集中式
“最需要现代物流的地方是农村,但却没有企业能做到甚至是愿意做。”有企业人士如此评价当前的物流建设怪状。而这正是当下医药物流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各种政策利好的最终落脚点是实现全民覆盖,尤其是满足农村、社区等基层市场的配送。但现实的状况是,一方面各种企业一窝蜂的大兴土木,仍然是集中在某些发达区域。而另一方面从物流配送的半径来看,农村市场仍然是“被遗忘的角落”,这显然与政策的初衷大相径庭。但无论如何,医药物流的长远成长之路是从城市辐射农村,重视农村医药物流,激发农村医药市场潜力,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
“单纯凭企业力量去一步到位实现农村的配送与覆盖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企业都是逐利的,农村配送成本太高”有人士坦言。
比较理想化的路径是国家主导建立层级式的配送网络,由一级物流中心和二级配送中心(包括下设的配送服务站)组成。一级中心由大的商业巨头承建,体现技术的先进性、规模化、集约化,相关政府部门考虑在外部环境、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二级中心则以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二、三级医药批发商为主体的区域性医药配送中心充当,成为整个物流配送网络的节点。再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延伸触觉到基层的配送站。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尤其需要引导规划与控制,否则,很容易陷入“地方为发展经济而盲目圈地建园”的窘局。
一旦在全国建立这样一个网络化的体系,就可以对接采用国际普遍推行的“分级配送”模式:当营业范围、业务量不大时,物流中心可直接对客户进行配送;而业务量不断增大时,必须采取新的配送方式——分级配送。首先,由物流中心、根据各营业所的订单进行集中处理,配送到各营业点或中转站;然后再由当地的配送人员直接送到客户手中。
事实上,在此过程中,中小规模的企业没有必要去跟风建立物流中心来整合物流。有专家建议中小型医药企业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参与物流供应链的构建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一是在作业层面上,积极优化内部作业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并探索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合作模式以降低成本;二是在战略层面上,积极参与到大型企业主导的供应链整合中去,通过上下游环节的整合取得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的效益。
正如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此前所强调的:“在提升医药批发企业经营水平和改善经营条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掌握“先进适用”这个原则。要提倡以现有的大型批发企业为中心,建设批零一体化的覆盖面大的市场网络,零售连锁店要依托批发企业现有的仓储运输条件搞配送中心,不要抛开现有条件重新投资,以免重复建设带来巨大浪费。”
随着基本药物的推进,围绕药品配送权的争夺,掀起了新一轮的现代物流建设热潮,华东医药、上海医药、九州通、中国医药集团相继为物流建设大兴土木。巨头们的举动却引来了人们的一片质疑声,大规模地兴建新的物流中心是否真的有利于企业抢占政策的制高点,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大有圈地建园的嫌疑。除此之外,企业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策略问题,对于物流建设,又会不会是囿于概念?
他视角
物流之争主因乃配送权
去年国家把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首次把医药物流作为重点项目提出来,体现了国家在大方向上对物流建设的重视。
另一方面目前各地正在进行的GSP重新认证和药品配送招标都对现在的物流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配送企业必须要有物流中心,且面积要在15000平方米以上。
此外,一些没有现代物流配送能力的企业,就必须委托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来配送,催热了第三方物流。
国内的一些大的商业龙头企业,如国药控股、上海医药股份、九州通等,他们虽然是全国性的商业龙头企业,但并不都是区域龙头。这些企业都在建现代物流中心,主要是为了:一争得配送权;二成为区域龙头;三做好第三方物流。在此前提下,企业兴建物流中心也很正常。
“今年的冬天有点冷”,目前的药品招标配送规则对中小商业公司来说是很不利的。现在的商业格局其实是一种军阀混战的状况,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商业企业为了能抱团取暖,于是各种不同形式的商业联盟便应运而生。目前河北、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等省都已有联盟扎根。
这些联盟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配送权,迫于国家政策要求,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当中一些根本不具备物流能力或者物流能力很弱的企业,在共同利益下有可能都争相去做物流,但这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
目前各地的商业企业封侯割据、各自为政的情况很严重,这并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现阶段国家对医药商业也仅是处于探索阶段。各省市的区域龙头及全国性龙头,都在建物流中心,主要是为了争得配送权,既要做好药品的供应、配送,又要做好第三方物流,在这种情况下兴建现代物流中心可以考虑,但是否过了头,目前还不好说。
——国药控股高级顾问干荣富
除了政策,还应考虑市场控制能力
新医改推动的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将基本药物和医保药物全部纳入其中。医药物流企业能否通过各地对中标药品配送企业的公开遴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医药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否具备现代医药物流服务能力对于医药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具有决定性意义。从战略上看,医药物流企业争夺现代医药物流技术和服务能力制高点是必然的。
争夺制高点不能简单理解为投入巨资新建现代物流中心。目前,各地围绕中标药品配送权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企业的配置了现代物流资源,但客户不确定,没有稳定的订单来源和回收货款的稳定预期,将来一旦客户流失,或者订单不足,物流中心就会变成企业的包袱。而且投入越多,包袱就会越重。
医药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服务能力是对的,可究竟应该做多大,做多少,必须首先考虑自身的市场控制能力。九州通对于医药物流的理解是中国化的。据我所知,在目前国内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中,九州通的配送成本和佣金比例是最低的,但在很多地区几乎拿不到医院客户。九州通过去的客户主要在基层。可现在基本药物的统一配送已经做到了基层,如果应对不好各地对中标药品配送企业的公开遴选,可能连基层的客户也会丢掉,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何谈现代医药物流设施的价值。
药品集中采购以省为单位进行,地方保护主义普遍存在,全国性物流企业的价值很难体现。一些地区为了让当地企业入围,可能愿意付出更高的配送服务佣金。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并不是效率和成本的竞争。企业首先要面对的是政策和市场,然后才是技术能力。在配送企业遴选不是由市场主导的情况下,医药物流企业盲目扩建物流设施的风险很大。
国药控股最近也提出了建立全国性医药物流中心的构想,为基本药物上游生产企业提供仓储、调拨等服务,并不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如果能够突破两票制的政策限制,这样的构想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中小企业的商业联盟立足于解决终端客户,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网络问题,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的落地。中小企业联合起来,扩大服务半径,提高服务质量,有机会融入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获得自己的市场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医药物流中心副主任李宪法
物流建设应早认证
事实上,自2008年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现代物流医药企业”的概念以来,国家卫生部、发改委等部委也多次在涉及基本药物配送的有关文件中提出了现代物流的说法。是否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成为很多企业老总难以决断的问题。2010年,中国的现代医药物流产业将由过去的“小打小闹”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拐点。
2008年末的新版GSP征求意见稿将现代物流医药企业的仓库面积定位于15000平方米,许多药企认为难以达到。
在2009年12月,刚刚再次调整后的新版GSP征求意见稿,对现代配送企业所涉及的多项标准都形成了比较明确的意见。如,原本要求的现代物流医药企业,仓库面积即调整为10000平方米;物流中心应设置自动仓库(AS/RS)或高架仓库存储系统,零货及整箱拣选、自动输送、条码扫描复核设备、自动分拣等设施、设备。笔者仔细分析了该文件,该标准虽然整体水平较高,但是对大多数年销售规模超过4亿人民币的药企而言,是能够建设的。
另一方面,山东、湖南等省明确提出了各自的现代物流暂行标准,还有不少省份正在酝酿适合各自省情的标准。因此,如果国家新版GSP在2010年仍不能出台,那么各省的暂行标准至少在2年内也能成为药企换证的建设标准。
事实上,对药监部门而言,必须尽快解决药企GSP换证按照何种标准重新认证的问题;且该标准必须和基本药物配送有关现代物流的规定结合起来。因此,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是药企2010年的重要任务。
随着形势的变化,新版GSP将更多的考虑普适性问题,将会把现代物流医药企业仓库面积下限调整为10000平方米,但是要求必须是自有的土地和仓库。
另外,企业必须至少拥有高位货架存储系统和至少2台前移式仓库,电子标签应该要求在300个以上,自动分拣系统将要求分布在来货验收、在库存储、拣选作业、复核集货等区域,自动温湿度记录仪至少每300平方米设置一个。另外,现代物流医药企业必须在管理信息系统、RF等设备的运用上也有所体现。
当然,对于地方物流暂行标准,少数中西部省份可能会将现代物流仓库面积定在5000平方米左右,也要求必须配备高位货架存储系统、自动分拣系统、RF、WMS(仓储管理系统)等,但在数量和要求上可能比较低。
对于区域型的规模医药企业而言,现代医药物流建设是必须的,但建设标准可以在达标的基础上照顾实际使用效益,不适宜投资过大。
企业应该努力购置自有土地,建设自有仓库。如果物流仓库分2期建设,最终达到年销售规模100亿人民币,自购土地不能少于60亩;如果建设规模没有这么大,自购土地建议也不要少于40亩。
考虑到各家企业都希望能争取到基本药物配送权,企业最好在2010年尽快增资,注册资本至少为3000万元人民币。
由于目前国家标准还没出台,医药企业应该于2010年完成现代医药物流的建设和认证,早认证意味着投资越小。
——江苏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张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