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pharmengin@sinopharm.com

网址:www.pharmengin.com

邮编:430077

合规举报:hgjubao@sinopharm.com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医药行业2008:十一种现象惊回顾

发布时间:2009-02-18   浏览次数:10852

一、倒闭潮刚刚开始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让缺乏资金的生物技术产业受到重创。2008年,那些已经创办和运营但现金流为负的公司十分痛苦,已经上市的中小生物技术公司日子也非常艰难。资本市场的IPO窗口完全关闭,加上金融投资机构自身困难,无暇帮助融资,上百家生物技术企业资金短缺,面临裁员甚至关门,有的被迫贱卖或出让核心技术和资产。历年来一直活跃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机构和私募基金也比以往更加小心,不敢轻易出手,即使看上的项目估值也更加保守。

    点评:倒闭风潮还只是开始,2009年行情仍不乐观。IPO市场大门并不会马上敞开,就业和研发项目受到明显影响,这将导致未来新药研发青黄不接。

二、并购交易明显萎缩

    并购交易是大药厂寻求发展的生命线和永恒的主题,然而,2008年由于经济萧条和金融风暴等多种原因,并购交易方面有所节制,前三季度并购交易总金额为289亿美元,与去年的795亿美元相差甚远。不过,生物技术产业的并购交易还算活跃,前三季度交易额达到42亿美元,略高于去年同期的39.7亿美元;成交的并购项目数为16项,而2007年成交21项。

    点评:2008年,大药厂之间的合并没有发生,尽管华尔街谣传不少,但雷响不见雨点。

    并购交易比较有特色的是礼来,后来居上,从施贵宝手中以65亿美元的高价抢到英克隆。日本武田收购千禧生物进入生物制药和北美市场算是另一亮点,此外第一三共控股印度仿制药厂也是日本药企进军全球的一大手笔。而最受人关注的还是罗氏全面收购基因泰克。目前该交易遭受基因泰克股东的抵制,加之目前金融资本市场不景气,而处于僵持阶段。

三、多元化正在布局

    多元化一直是各大药厂之间难以取舍或驾驭的难题。不过,从2008年前三季度的报表来看,多元化经营的大药厂日子相对好过。像强生、雅培等除了处方药外,还有较强的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和OTC消费品业务,受药价限制和仿制药冲击并不十分严重。

    目前行业内的战略定位和布局有微妙的变化,回归品牌处方药的经营思路正被适当考虑多元化经营的策略所替代。

    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各家都有自己的独特思路。对于是否重拾仿制药业务,罗氏坚定地说“NO”,其兴趣主要是创新药和诊断业务,通过两者的结合,罗氏定位清晰,要做未来个性化诊疗和生物技术的领军者。葛兰素虽不刻意经营仿制药,却也悄悄地收购仿制药厂,准备以此作为扩展新兴市场的制造平台。诺华在多元化和大药厂两方面颇有收获的基础上,再下一城,收购爱尔康25%的股份,并有权增持到控股的52%股份。辉瑞似乎对仿制药情有独衷,准备在生物仿制药上奋力一搏,其他药厂几乎都在向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倾斜。

    点评:多元化的同时,创新本色不能丢,否则多元化会趋同转而同质化,甚至再度出现白热化竞争。此外,业务调整的时机非常重要。

四、奥巴马新政立法考验

    2008年是美国大选年,尽管健康产业是各位候选人极为关注的话题,但由于金融风暴和经济萧条,挽救经济和摇摇欲坠的金融资本市场成了美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在大选年,立法通常处于冬眠状态,但有关医药健康产业的法案仍在积极筹划、争辩和润色之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专利法修改、健康保险修正案、DTC药品广告法、联邦老人医疗保险等。

    点评:奥巴马上台后,在医疗保健领域会有较大动作,新任卫生部长也是医疗保健改革的力挺者,估计在未来几年的各种立法过程和实施中,生物技术产业将是赢家,大药厂的发展空间由于受药品限价、营销规范化和安全隐患等影响,反而会受到更多限制。

    此外,就整个生物技术产业而言,除了资金紧缺外,生物技术类企业倒是美国新一届政府施政的受益者之一。

五、集体换帅新招变数

    2008年有多个大药厂换帅,如GSK的CEO Andrew Witty,罗氏的Severin Schwan,礼来的John Lechleiter。他们的年龄都相对年轻,但在医药行业已拼杀多年。新官上任后的三把火,都有一些新招或狠招,如裁员、关闭分支机构、改变研发模式、扩大外包、并购等。

    此外,这些新帅非常注重改变大药厂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引入不少新的机制。
点评:新帅不约而同地伸手生物技术产业。辉瑞新设生物技术部门,给予足够的资金和自主权,并且请生物技术产业的成功企业家主持打理;GSK成功说服风险投资家兼企业家克里斯托夫•韦斯特留任,负责公司的生物技术部门和对外合作业务;罗氏的SeverinSchwan和礼来的JohnLechleiter都十分看好生物技术,两人分别花重金并购基因泰克和英克隆,未来在争夺生物技术领军地位上必有一争。

六、研发外包权重加大

    企业都在瘦身,重新审核自己的实力和研发重点,辉瑞已明确提出不再介入心血管领域的新药研发,默沙东、罗氏等也有自己的研发偏好,各家都意识到扬长避短的重要性。

    此外,不断增加研发外包的比例,学习好莱坞的运作模式,做各自擅长的事,提高研发效率已经成为大药厂的共识。目前多数药企把20%~30%的早期项目外包,外包给中国和印度等国的CRO及药厂,希望通过鉴定合作到POC(证实概念性成果)阶段,再决定是否继续投入。这种新的研发模式,降低了研发成本和风险,同时在单位时间内,增加了临床前项目推进速度和频率,相对也提高了成功的几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大药厂的重磅药情结有所减轻,主要原因是开发这类药的风险增大,审批难度提高,且投资周期太长。

    点评:大药厂开始更多地关注早期研发项目,与学术界和中小企业合作的前期项目和投资明显增加。与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作也日益频繁,尤其在部分资产剥离后,更多地借鉴风险投资的模式,让研发人员和管理者以创业者的姿态去做项目和创造价值,优化了人力物力和无形资产。大药厂愿意更多地承担风险,更积极地参与到早期的创新研发上,这对新药研发公司来说是一大福音,尤其是现在融资难的大环境下。

七、新药审批谨慎有余

    2008年FDA至少批准了21个NME新药,比2007年的18个略微好些。但业内不乏怨声,因为至少有15个新药审批没有在法定要求的时间内完成。

    FDA推迟批准了几个较受关注的新药,如强生的治疗牛皮癣的新药ustekinumab、礼来的抗血栓新药prasugrel,被业内认为最有希望的潜在重磅药。

    不过,药厂这几年递交申请的药品数目明显减少。另外,FDA在资金和人员双重短缺的情况下,90%的项目评审在法定要求的期限内完成,与欧洲EMEA的差距并不大。

    此外,外界对FDA监管不力,尤其是对国外药厂的原料和成品的督查不严颇有微词,最让新闻界关注的FDA改善监管工作之举就是在中国开张了第一个海外办事处。FDA会在扩大权力和增加经费的基础上,加强对药品安全和海外药厂的审查力度。

    FDA还在前三个季度对获准上市的药物发出至少46个添加或改变药物安全标记的“黑盒”安全警告说明,这比上年同期的62项减少25%。不过,安全警告信及标签更改并非意味着药品比以前更安全,还要看临床Ⅳ期的数据和安全监控状况。

    点评:FDA在审批全新化学药和生物药方面显然已高抬贵手,但从严审批重镑药、ME-TOO药及多种适应症的药品,安全第一已经成为FDA的座右铭,要求比老药更好成了新规矩。宁愿误判让新药延迟,也不愿意冒风险让有危险的药品漏网上市。由此,整个新药研发的生态环境会有所变化。

八、官司范本万络之策

    令默沙东感到欣慰的是,笼罩药厂数年的药品伤害官司终于落下帷幕,默沙东很技巧地解决了集体诉讼案,同意支付48.5亿美元。这一数目大大低于先前预计的数目。默沙东在此案上先兵后礼的策略十分奏效,大大提高了庭外和解的概率,降低了诉讼成本,是业内很好的示范。

    点评:目前官司缠身的药厂还有不少,其中惠氏的减肥药Pen-Phen和礼来的再普乐经历长期的官司,赔款无数却没完没了。此外,律师能从这些官司中收到高达35%的高额律师费,也是促使美国药厂面临官司不断的另一诱因。

九、临床数据透明初显

    默沙东和先灵葆雅因涉嫌推迟公布Vytorin数据,受到舆论的抨击和国会的调查。由于数据无法证明该药在减少服药患者心脏病发作方面比仿制药有任何优势,默沙东和先灵葆雅遭受了销售下滑和企业形象受损的双重打击。

    点评:许多药厂的临床试验数据从未正式公开发表过,其中某些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仍有疑惑,也未专门提醒医生和FDA,使得药厂临床数据如何客观、公正、及时地公布于众的话题再度炒热,催生新的补救措施出笼。FDA已经要求未来所有临床试验必须注册和公开,政府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让医生和患者查询相关药品的临床资料。

十、产学暧昧开始降温

    2008年,学术规范和利益冲突成为医药行业中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受关注。美国国会调查和处罚药厂违规的力度在增加,不少州开始制定甚至实施限制药厂给医生送礼,要求公开药厂赞助医院和医生的经费,礼来等多家大药厂同意公开这方面的数据,许多医院已禁止医生收受药厂销售代表赠送的礼物、餐券和球票,并限制医生参加学术推广活动的次数及销售代表登门拜访的机会。

    点评:学术界与工业界一度火热而暧昧的关系有所降温或收敛。估计在新的一年中,这方面的制度会越来越规范,并受到严格监督,这将迫使药厂进一步裁减销售代表,并探索新的药品推广和市场营销手段。

十一、仿制药竞争加剧

    2008年前三季度,全球仿制药销售增幅为3.6%,销售总额为780亿美元,同比2007年的11.4%,成长性有很大的下滑。主要原因是价格下滑和缺少往年较多重磅炸弹药物失去专利所带来的商机。

    不过,在美国以外,仿制药销售在过去12月内还是旺销,日本的仿制药销售增加10.2%,法国增加16.9%,意大利增加12.5%,西班牙增加10.5%。

    全球十大仿制药厂目前占据47%的市场份额。其中前三名厂家占有明显优势,梯瓦占11%,诺华的Sandoz占9%,Mylan占8%。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事件是印度药企业受罚,这对雄心勃勃进军欧美仿制药市场的印度药企是一大重挫。FDA在经过长达一年以上的调查和突击检查后终于出重拳,给印度伯兰西药业开出罚单,禁止其在美国销售30种仿制药,接着另外两家印度药厂也遭受类似厄运。

    点评:仿制药产业在过去几年一直是以超过10%的增幅快速成长,但在2008年,尽管销售量是有很大的增长,由于仿制药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价格“血拼”导致全球许多国家的仿制药价格普遍下滑,在英、美等国,仿制药公司不得不靠压价和控制成本的方式来应对政府和私人买家的降价要求。到2012年,将有1390亿美元的品牌药失去专利保护,此外生物仿制药商机涌现,将给仿制药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对于印度事件,FDA的处罚是否太重,或是受保护本国仿制药行业的影响,外界还难以判定。不过,由于FDA面临国内舆论和国会的压力,对国外药企监管太松,所以在增加经费、人员和监管权力之后,必然会拿国外药厂开刀。